新闻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工程施工中惊现文物 细节彰显恒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

发布时间:2020-07-29 19:46:00

6月27日,恒特环保的施工队在山海关区潮河水生态治理项目的东罗城区域施工过程中,在地下3米处竟意外挖到一个圆柱状金属结构的物体,出于对施工安全的考虑,该项目的负责人当机立断叫停现场施工,吩咐施工人员将该区域有效的保护起来,并立即通知警方做进一步现场勘察。经初步勘察这是一门古代火炮,于是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了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文物保护组,在专家的指导下,现场的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该门火炮出土,并正式交由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保管。

后经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文物保护组的专家鉴定,该门火炮是明代中晚期铸造的一门“红夷大炮”,且是山海关现存铁炮中独有的,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这尊铁炮全长240厘米,炮口外径25厘米,内径10厘米,重约3500斤,铁炮前细后粗,接近中部的位置有双耳,最后面有尾珠,尾珠呈覆笠形状。炮身虽然锈迹斑斑,但在炮口附近显露的几处铭文依然清晰可见。它是目前山海关发现的唯一的这种规格和体型的铁炮。

\ 

图为山海关出土的明代“红夷大炮”。

“这尊铁炮的炮口还有明显的单回形纹饰,在山海关现存铁炮中它是独一无二的,比较珍贵和特殊。”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副馆长赵宏利介绍道。对此,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特意赠送恒特环保一面锦旗,以赞扬与感谢恒特环保在此次文物发掘与出土过程中尽到的社会责任与热心协助。


\

山海关区潮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恒特环保对山海关潮河水生态的综合治理项目,该河流发源于山海关区梁家沟水库,全长约 11.9 km,流域面积为 38.14 km²,自北向南穿越 102 国道,沈山铁路,于南海村西南距石河沿海公路大桥 380m 处汇入石河。目前该水体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存在污水直排、雨污合流、垃圾入河、河道淤积等多项问题。

鉴于该河流的流经地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迫切性及其改善的必要性,恒特环保针对潮河项目现状,不断细致探勘,对该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最终确定通过应用恒特环保的相关专利技术,如“恒特”跌水接触氧化治理工艺技术、生态底泥修复技术等,力争在今年利用控源截污,旁路治理等措施控制外源污染,结合对内源污染控制等手段,使潮河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通过的生态功能修复及补水等措施,以及一段时间水体自净能力的恢复,最终逐渐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

目前该工程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边施工竟还能边“出土”文物,可以说是一段幸运的“小插曲”,而在紧张的施工治理过程中依然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恒特人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可谓细节处尽显。